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稀土是中国的“王牌”吗?

2022-11-24 00:58:14 1320

摘要:稀土这一中国人心中的“国家宝藏”和“王牌”实力究竟如何?伴随着时代的更迭又正在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和隐忧?“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对很多中国人来说稀土是一种特殊的存在那记忆往往源自上世纪70—90年代初的报纸或教科书当时,我国稀土储量的全球占...

稀土这一中国人心中的

国家宝藏”和“王牌”

实力究竟如何?

伴随着时代的更迭

又正在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和隐忧?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

稀土是一种特殊的存在

那记忆往往源自

上世纪70—90年代初的报纸或教科书

当时,我国稀土储量的全球占比

高达80%—90%

给无数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稀土之乡”内蒙古白云鄂博更是以一矿之大

占到了全国稀土总储量的九成以上

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

可以说,北方草原上那座有着诗意地名的巨矿

像是一座天赐的神秘宝藏

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浪漫想象

“白云鄂博”在蒙古语意思中

也恰有“富饶的神山”之意

1992年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特别提到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进一步强化了

稀土是富有战略意义的“国家宝藏”这一观念

◎ 我国稀土矿成矿带及主要稀土矿分布示意图

我国稀土资源得天独厚,分布广,品种全。继上世纪前期白云鄂博的石破天惊之后,在地质勘探人员的努力下,中国其他地区的稀土矿也纷纷揭开了盖头。稀土在自然之手的创造下,以独居石、磷钇矿、淋积型矿、海滨矿砂等形式分布在中国南北20多个省区,有十几个稀土成矿带,矿床(点)众多。

近期,伴随着中美博弈的跌宕

稀土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

“稀土赋予了中国还击之道”

“稀土是中国的王牌”

“能打疼美国的稀土”

等类似标题也常出现在网络上

一些权威数据和新闻报道

似乎也给予了佐证——

中国稀土目前雄踞着三个世界第一:

储量第一、生产规模第一、出口量第一

美国80%的稀土来自中国

美国、日本正在“全球找土”

……

在解读这些信息的时候

不少人“代入”的背景

仍是记忆中的往日数据和概念

可事实上,斗转星移间

中国和世界的稀土格局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稀土储量全球占比急剧下降

名字中虽有个“土”字,但稀土并不是土

而是镧、钪、钇等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

因为一般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土模土样”的外观和色彩颇似“土壤”

不溶于水,所以被统称为稀土

由于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

从传统冶炼到最尖端的航空航天

都少不了稀土家族的加盟

故而也有“工业维生素”、“工业黄金”等美誉

传统的稀土应用领域有石油炼化、冶金、纺织、玻璃、农业等,此外在新材料、新科技方面,如催化和稀土永磁的发展也十分迅猛。目前,稀土永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手机、电脑、机器人、磁悬浮列车及航空航天等领域,是稀土应用的重头戏。

然而,人们心中倍感骄傲的“国家宝藏”

中国“地大物博”的佐证

并非如想象中那样

似泰山般巍峨稳妥,不可撼动

白云鄂博是中国稀土矿最典型的“代言者”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王凯怡研究员

曾长年驻扎于此,是位“老白云人”

她在接受我们杂志采访时曾说:

“白云鄂博最初是因铁矿而被发现的

而真正使它名重天下的

却是稀土以及矿物的多样性和密集性

国内外很多搞地矿研究的学者

都梦想能亲自到白云鄂博来考察

因为它太神奇、太富饶了”

可是,就是这座“富饶的神山”

却已开始隐隐约约出现了“枯竭”的影子

曾经,这里是一片隆起的山地丘陵

大地“芝麻开门”后,在不断开采下

开始出现巨大的、向大地凹陷的“指印”

不久前,我们看到了一张最新的卫星图片

和20年前相比

那凹陷变得更大更深,并不断扩散

“指印”变成了大小连环

又像是抽象的蝴蝶翅膀

而那不断“钻”向大地深处的螺旋状矿坑公路

则如同神秘的指纹或图案

图为内蒙古白云鄂博矿,也是世界第一大稀土矿。巨大的矿坑像是神秘的指印和抽象的蝴蝶。(摄影/ic)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早在2012年,国家权威机构

便已经给这座国家宝藏“搭过脉”:

经过半个世纪的巨量开采,白云鄂博稀土矿主要矿区资源仅剩下三分之一。

再来看看《中国矿产资源报告》(每年发布)

美国地质调查局报告

以及稀土行业调查等资料

便会发现一组剧烈变化的数据——

上世纪70—80年代中国稀土储量超4000万吨

约占全球80%—90%左右

2000年前后

中国稀土储量已经下降到

全球的50%—60%左右

2017年则仅占30%多

而若根据国务院2012年发布的

《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

这个占比数据的“跳水”速度更为惊人

七八年前

便已降到了全球总量的23%左右……

江西是中国的稀土资源大省

为此我们特意联系了

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研究院的吴一丁教授

多年来

他持续关注并研究中国与世界的稀土问题

采访中,吴教授告诉我们:

虽因统计口径不同,数据存在差异,但趋势却是非常明显的——仅在21世纪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因持续开采及国外新矿的发现,中国稀土的全球占比下降了一半左右,这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

稀土并不“稀”

稀土储量全球格局的变迁

要从稀土的发现和开采史开始追溯

1787年

有人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湾附近的采石场

发现了一种少见的黑色矿物

1794年

芬兰化学家加多林对其进行分析

发现了某种未知元素,命名为“钇土”

当时认为这种矿物在地壳中的存量很少

故而称之为稀土(rare earth)

从钇的横空出世

到1947年最终分离出钷

经过长达150多年的时间

全部17种稀土元素才大白于天下

稀土元素的家族史,像是沿着时光蓬勃生长的发现之树。

后来研究者们逐渐发现

稀土并不“稀”

就地壳中的丰度来说

最高的铈与铜接近

最低的镥比金也还要高出200倍

只不过

稀土元素高度富集成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藏

还是需要种种条件和自然的造化巧合的

中国最早的稀土矿发现于1934年

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的何作霖教授

从丁道衡等考察者带回的白云鄂博铁矿标本中

发现了珍贵的稀土元素

这座储量惊人的巨矿宛如上天的慷慨恩赐

迅速改变了世界的稀土矿藏格局

白云鄂博之后,在地质勘探人员的努力下

中国其他地区的稀土矿也纷纷揭开了盖头

白云鄂博矿的成因争议颇多

一种说法是:

十几亿年前,这里可能是一处非常活跃的熔浆侵入地和喷火口。炙热的熔浆带着大地深处的宝藏沿深断裂上涌、流动,矿物不断富集……之后复杂坎坷的地质运动又不断改造,最终打造出这座草原上的宝库。

至于中国南方的离子型重稀土矿的形成

则是另一个版本的地球故事:

含矿岩石在潮湿气候条件下风化、水解形成离子状态后被黏土矿物吸附,随着风化剥蚀的进行,不断淋滤向下,迁移富集成矿。矿藏大多呈面状分布,接近地表,易开采。多雨温暖、绵延浩荡的南岭群山,便是这宝藏的重要家园。

当然

中国并不是这造化中独一无二的幸运儿

并非是一直以来的稀土大国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稀土的国际格局变迁

我们采访了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齐兰教授

在她和吴一丁等研究者的娓娓道来中

另一张生动而充满信息量的稀土长卷

徐徐展开在我们面前——

历史上,世界稀土资源的供给重心

曾有过2次转移

最早的供应国是巴西印度澳大利亚

194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芒廷帕斯稀土矿被发现

使美国成为20世纪中期全球最大的稀土供应源

之后,随着中国稀土资源的发现和产业发展

1986年之后,中国才逐渐取而代之

◎ 世界稀土生产及主供应国变迁示意图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等机构的报告

全球约30国家和地区拥有稀土资源

近年来随着稀土战略价值的不断提升

在全球出现了一波寻矿热

俄罗斯远东地区、印度、

澳大利亚、加拿大、越南

以至北极圈内的格陵兰、阿富汗沙漠

都陆续发现了新稀土矿

一些原本在稀土“牌桌”上名不见经传的国家

也跻身“资源新贵”

如非洲布隆迪、亚洲的缅甸等

稀土元素可分为轻稀土和中、重稀土

后者在全球分布更为有限

且与新材料、尖端国防军工的关系更加密切

中国南方七省的中、重稀土矿

曾被视为中国手中一张极为珍贵、

甚至是独有的“黄金王牌”

可近年来,缅甸等国也发现了不少类似矿藏

削弱了中国的优势

◎ 世界稀土矿主要分布国家及地区示意图

虽然是稀土产量全球第一大国,但多年来中国一直面临着缺乏稀土国际话语权和定价权的困扰与危机。近年来,世界各地都有新发现的大型稀土矿。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南非、巴西等国已初步形成了矿山开采和分离加工能力。世界稀土供应多元化格局已基本形成。

可以预见

未来全球稀土格局很可能

不再是“一枝独秀”的超级资源大国模式

而正在呈现出“群雄争霸”的多元变动格局

除了不断勘探发现

很多国家也早早开始推行稀土储备等国家战略

日本是中国稀土第一大购买国

30年间从中国大量廉价进口稀土并埋入海底

美国拥有较丰富的稀土资源

但出于环保和战略保护等目的

一度关闭稀土矿(近期已恢复少量生产)

转而从中国低价大量进口

反观中国

却是长年持续巨量开采和低价出口

据《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

《中国矿产资源报告》的陈述

中国在约三十年的时间里,每年供给着

全球年总产量70%—90%的稀土资源

有的年份甚至支撑了全球97%的产量

经过超强度的多年开采,部分矿山已出现枯竭

特别需要“划重点”的是

1978—2013年间

中国稀土消费需求量增长了80多倍

成为了世界第一稀土产品消费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

未来中国的稀土储量全球占比还将继续下降

有研究者预测

国内稀土资源可能50年左右就会耗尽

中、重稀土则仅能维持20年

“已经对国家的资源战略安全构成了威胁”

谁在坐庄?

国际稀土“牌桌”上的多元博弈

稀土是一个多面的概念

在国际博弈中,除了稀土储量

还有稀土产业、应用的实力较量

开采出的原始矿并不能马上投入工业生产

而是要经过加工,才能进一步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这个层面上

中国目前所拥有比重最大、优势最明显的

“稀土牌”和“稀土宝藏”

并不是原始矿储量

而是稀土产业链的上游部分——

中国科学院的徐光宪院士

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

1975年他提出了串级萃取理论

实现了稀土分离技术的重大突破

从这时开始

中国实现了从稀土资源大国

向产业大国、出口大国的转变

可以说,在稀土采掘、冶炼、分离提纯方面

中国目前在规模、全球占比(八成左右)、

成本方面的确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

这一段产业链在很多国家都是空白

以至于美国开采的原始矿也要运到中国来加工

2018年美国进口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属中

80%来自中国

《纽约时报》也如此点评:

“中国支配着稀土加工中的一个关键的流程,即将稀土氧化物转化为金属,且成本低、产能大。”

研究者正在观察记录白云鄂博的矿物切片

(摄影/王牧)

稀土和其他共生矿物组成了一幅斑驳复杂的画面,像是当前国际上复杂而激烈的稀土资源博弈与竞争的一个隐喻。(摄影/马玉光 张继恩)

稀土的背后

是一个庞大绵长的产业链和产业群

像是一条绵长浩荡的河流

从上游最初的稀土矿产品、

中游冶炼提纯产品

直至下游稀土应用产品

越接近稀土产品供应链的终端

科技含量越高,经济附加值越高

齐兰说:

“中国可以生产400多个品种、

1000多个规格的稀土产品

但其中80%都是中低端产品

尤其在下游的高精尖应用领域

与美日等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五矿集团一位高层也曾描述过这种失衡状态:

1元钱的稀土原料,我们粗加工最多卖10元、20元,到欧美日做成产品后,我们却要花1000元才能买回来。

可以说,中国是一个“稀土大国”

却还算不上是“稀土强国”

2011年

中国曾希望能减少稀土出口量、提高价格

并对稀土征收出口税

对此日、美及欧盟联合起来

以中国违反入世承诺为由

向WTO提起了诉讼

尽管中国以“保护资源和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由而进行申辩

但在2014年最终败诉

在某种意义上

当今世界,单纯的“资源丰富”

已不再是国际博弈和竞争的核心了

日本稀土产业繁荣

国内虽几乎没有稀土矿

但在高精尖的稀土应用技术方面却一马当先

数十年前便早早开始了全球专利布局

大量高质量专利和技术形成了紧密的

“交叉封锁火力网”

是日本独有的“另类稀土资源”

不仅从全球获得高额收益

在国际上也拥有很强的话语权

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的张博等研究者

对此也忧心忡忡:

以稀土永磁材料为例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每年却要向日本支付高额专利费

日本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相关专利

其中有不少关键的“卡脖子”技术

某些尖端技术还列为产业机密,秘不外宣

其实,在2011年后

中国稀土专利申请量也在迅速增长

2018年时总数已超过美国,直逼日本

但总体来说专利质量不够高

尚未达到巅峰对决、华山论剑的段位

尤需一提的是

中国多年的稀土生产还带来了巨大环境成本

吴一丁强调说:

如果我国能实现稀土产业升级,补上高端应用这个短板,资源就不用廉价外流而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在环保上也可以投入更多,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在未来,是否会有新的“白云鄂博”横空出世?

作为稀土资源的最大需求国

中国在不断延伸的竞技赛道上

在各种“闯关”挑战之外

是否也会直面稀土资源的匮乏和战略安全问题?

……

本文选摘自《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12月文章:

《多面稀土,国家宝藏的博弈、变迁与隐忧》

撰文 / 汪竞 栗山

责任编辑 / 陈惊鸿

冰川漂砾:能欣赏它的人很少

撰文 / 单之蔷 摄影/单之蔷 等

多面稀土

国家宝藏的博弈、变迁与隐忧

撰文/汪竞 栗山

随黑潮流浪

果实与种子寻觅新的栖居地

撰文/王辰 摄影/王辰 等

首次披露

梁思成80年前川康古建调查

撰文/萧易 摄影/梁思成 刘敦桢

供图/林洙

天山北麓红层带

五彩斑斓中隐藏着大地“密码”

撰文/李忠东 摄影/赵磊 等

今昔黄鹤楼

屡毁屡兴 千载犹存

撰文/胡榴明 摄影/朱熙勇 等

神仙山

丢了“北岳”头衔,还是河北第一名山

撰文/路卫兵 摄影/董冬 等

乌江流域万座桥

黔渝山区的交通史册

撰文/覃妮娜 摄影/李贵云 等

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系列(二十六)

印欧语系(1、2)

图片解读

冰山上的来客

塔吉克族

图片解读/肉孜·古力巴依(塔吉克族)

摄影/陈海汶

民族自述

肖贡巴哈尔节

塔吉克族最盛大的节日

讲述人/肉孜·古力巴依(塔吉克族)

摄影/赵登文

外部讲述

帕米尔之赐

讲述人/刘湘晨 摄影/刘湘晨

塔吉克人对我的滋养和改变

是我艺术创作的真正源泉

讲述人/燕娅娅 供图/燕娅娅

帕米尔冰峰上燃烧千年的一束火

讲述人/李志刚 摄影/赵登文

图片解读

从俄罗斯移民后裔

到我国独有的新兴少数民族

俄罗斯族

图片解读/刘爽 摄影/陈海汶 等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